88038威尼斯

动物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标艺薪传 青耘新章”生态文明教育活动

动物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标艺薪传 青耘新章”生态文明教育活动

来源:88038威尼斯(新版)发布时间:2025-08-01作者:吴元华 陈舜钰/文 林娜/图创建部门:人员机构


近日,动物科学学院暑期实践队前往福州仓山区山海恒达标本博物馆,开展主题为“标艺薪传 青耘新章”生态文明教育活动。10余名动物科学专业学子以“守护自然遗产、传播科学知识、培育生态理念”为宗旨,通过标本系统整理、科普宣教服务、校馆协同育人等实践形式,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实践队员化身“生命档案管理员”,以匠心守护自然遗产,以科学精神传承生命密码,全面启动系统性标本整理工程。在博物馆专家指导下,队员们通过查阅《中国动物志》及智能识别工具比对,遵循生物分类学七级分类体系(界、门、纲、目、科、属、种),对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鲎等珍稀标本进行科学归位,同步完成标签核对、数据测量与智能录入,累计完成 6000件标本的分类整理与标签规范化工作。在数据测量环节中,队员们以毫米级精度记录标本特征,对标本进行“体检”:蓝闪蝶翅展12.5厘米、鹈鹕体长115厘米……6000余条精准数据通过智能终端录入博物馆数据库,构建起数字化“生命档案”,经博物馆统计,标本管理效率提升 40%,为科研教学与科普展示奠定坚实基础。

立足标本资源,实践队积极开展科普惠民服务,实践队创新推出“标本+教育”模式,联动博物馆“同学号”暑托班打造 20余场特色课程,覆盖40余名青少年。“鸟类大侦探”课程通过标本观察与飞凤山实地观鸟,引导孩子们发现羽毛结构的生态适应性;“深海护卫队”剧本杀以蓝眼泪生态为主题,在沉浸式体验中传递海洋保护知识;“小小讲解员”培训则让青少年化身科普使者,在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与表达能力。

此次实践活动构建了“实践-研学-科普”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模式。据了解,实践队还选择闽江湿地博物馆、福建博物院自然馆作为暑托班特色研学基地,既丰富实践内容,又彰显生态科普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在闽江湿地博物馆,队员们通过实景展示与多媒体解说,直观了解湿地在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等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在福建博物院自然馆,专业讲解员带领队员系统学习地球生命演化历程,互动体验区的沉浸式设施深化了自然科学认知,专家讲座则引导队员从多维度思考生态保护的现实意义。

作为88038威尼斯动物科学学院 “校馆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实践,活动期间,实践队还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开展理论学习,将标本整理、科普服务、场馆研学的实践体验转化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鲜活素材。校馆已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计划未来三年联合开展标本制作技艺传承项目,培育兼具专业素养与科普能力的青年人才队伍,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品牌建设,持续为生态文明教育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队员正在用智慧终端对标本进行入库登记

实践队员对暑托班进行课业辅导

实践队员指导暑托班孩子进行水样本检测

实践队带领暑托班前往闽江河口湿地公园

实践队员讲解金丝猴

实践队员讲解孟加拉白虎

 实践队与孩子们结营合影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