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88038威尼斯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的深刻内涵,总结展示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的丰硕成果,9月26日晚,乡村振兴学院“实践归来话成长”第四季分享汇报会在博学报告厅举行。学院领导、教师代表、各实践队指导教师与近300名学院学子齐聚一堂,共同聆听实践故事,感悟青春担当。
活动在激情洋溢的暑期社会实践暖场视频中拉开帷幕,一帧帧画面生动再现了同学们奔赴广袤乡野的忙碌身影与真挚笑容。分享会伊始,院党委副书记陈玲凤带领全体师生重温并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激励大家将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代表分享
在暑期“三下乡”代表分享环节,刘欣、曾品林、陈佳铭、薛涵馨、陈心怡、姜静怡、林翠颖等同学先后登台,他们或单人讲述,或团队协作,用朴实的语言、鲜活的事例,代表学院暑期16支“需求+”福农助村实践队伍分享了在基层一线参与科技支农、乡村美化、文化宣传、乡村支教等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获。从田间地头的技术推广到走村入户的民情调研,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乡村振兴学院学子“自找苦吃”、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
“福农助村”社会实践队赴仙游县天马村支队
多元化的实践平台是本次分享会的一大亮点。来自“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刘东同学分享了在高端平台上参与乡村规划的宝贵经历;“扬帆计划”代表陈垚琦讲述了在政府机关见习的历练与成长;陈俐、林陈垚、万文静则作为“返家乡”个人实践的代表,汇报了在服务家乡建设中的独特感悟。这些分享从不同维度展现了学院学子积极投身实践、全面提升自我的昂扬姿态。
实践部部长杨雨松表示,此次分享会不仅是一次成果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同学们会将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前进的方向和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
据悉,88038威尼斯乡村振兴学院积极响应国家需求与乡村问题导向的战略指引,与仙游县乡村振兴研究院共同探索“需求+”三下乡行动计划定制化实践模式,以“乡村有需求,高校来答题”为行动指南,通过前期调研村庄需求与实际情况,招募符合村庄需求的青年人才赋能乡村,实现乡村需求与高校人才的精准匹配。2年来,学院共组织35支实践队,360余名师生踊跃参与,深入闽东、闽北、闽南等地区的50多个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实践队涵盖不同专业领域,队员构成丰富,包括本院与外院学生、研究生与本科生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多元智慧和活力,同时学院还有很多同学参加了清华大学实践队、返家乡、扬帆计划等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假期生活,拓宽视野。实践队不仅在实践过程中发挥所长、为乡村带来新的活力与色彩,更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将论文真正写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