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88038威尼斯全体师生回信,寄语学校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88038威尼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推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以科技小院为“小载体”,激发产业发展“大动能”,打造了一批扎根乡土、服务产业的科技兴农典范。
技术攻关激活传统产业
福建长汀油茶科技小院以“解决产业实际问题”为核心,把实验室建在油茶林中,研发智慧节水滴灌系统,使节水效率提升40%以上,油茶幼苗成活率提升15%;定制微生物菌肥使油茶籽亩产增加20%,含油率提升5%,林农每亩增收近千元。
福建长汀油茶科技小院为当地油茶种植户进行栽培技术培训
院长说:油茶产业虽看似“小”,却关联国家粮油、乡村振兴、生态三大安全,回信中“为乡村振兴、农业强国作更大贡献”的要求,让我们更坚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做服务林农的“实干者”而非实验室“书生”。农林人的“贡献”不是鼓励技术突破,而是将所学融入国家战略,用科技让乡村更富、生态更美。
屏南山苍子科技小院自2024年成立以来,研发山苍子雌雄株AI识别系统,使果实产量提升20%–30%;推广“以短养长”间作模式,建设示范基地500亩,推动建成木本油料林基地3000余亩,研发“澄新博士”山苍子精油等产品,实现年产值超7000万元,累计开展技术培训32场。
屏南山苍子科技小院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院长说: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坚定信心,勇于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我们要深入了解农民的需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让科技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林下经济: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邵武多花黄精科技小院依托武夷山林下生态,建立林下种植核心示范区2600余亩,辐射推广2.4万亩。小院已培养硕士9名,研发新技术1项,通过“定制药园”模式推广,培训乡土人才100余人,推动“邵武黄精”从生态资源向富民产业转化。
邵武多花黄精科技小院师生在和平镇“赶墟”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院长说:在学习重要回信精神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总书记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全省首个多花黄精科技小院,我们始终以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未来,我们将依托88038威尼斯的科研力量,重点开展种质创新、林下生态种植和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全力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真正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莆田中药材科技小院四年来推动金线莲、铁皮石斛等十余种中药材规模化种植,转化林地4000余亩为药材基地,带动近百位农户参与,每公顷林地增收约2万元。每年开展技术宣讲十余场,培训超200人次,形成“技术推广—人才培育—产业振兴”的良性循环。
院长说:作为以中药材为特色的科技小院,我们扎根田间,将林下种植技术与道地药材培育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总书记的肯定让我们倍感振奋,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深耕中药材领域的决心。我们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推动林药融合创新发展,让传统中药材在现代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和中医药传承创新贡献专业力量。
连城铁皮石斛科技小院引入组培技术,实现种苗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通过精准环境调控与绿色防控,提升产量与品质,为特色农业注入持续动能。
连城铁皮石斛科技小院推荐研发的新品“斛参饮”
院长说: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扎根产业、理解农户,科研成果才能真正赋能发展。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我们将优化推广模式,深化产学研融合,以铁皮石斛产业为抓手,把技术送到田间、把成果留在乡村。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定不忘嘱托,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将个人奋斗融入乡村振兴事业,让青春在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特色经济林:全产业链赋能乡村振兴
政和竹业科技小院构建“高校+企业+农户”协同模式,优化竹材炭化与烘干工艺,研发竹纤维环保材料、竹制工艺品等创新产品,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并通过技术培训直接带动农户增收。
院长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令我们深受鼓舞。作为竹业科技小院的一员,我们深切体会到,要把论文写在茁壮成长的翠竹间,让科研成果扎根深厚的乡土。未来,我们将继续以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坚守为农初心,勇担振兴使命,努力让每一根竹子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的智慧与汗水。
漳州水仙花科技小院构建多校共建的“四位一体”平台,引入欧洲水仙种质,开展杂交育种与连作障碍修复,依托3700余亩基地,以“四零”服务模式推动科技成果直达田间。
院长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我深受鼓舞,更感责任在肩。科技小院正是践行“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生动典范。它要求我们扎根产业一线,直面真问题,将科技创新成果直接应用于水仙花特色产业发展,真正把好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我们将以科技小院为支点,为水仙花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三明兰花科技小院构建全产业链平台,培育72个兰花新品种,获3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带动农户种植超50万株,新增产值超1000万元。打造“沙县兰花”品牌,在北京世园会获1金2银4铜,每年培训300余人次,被权威专家誉为“乡村产业振兴典范”。
院长说:科技小院打通了实验室与田垄的距离,让技术不再悬在空中,而是真正扎根泥土、服务农民。这里不仅是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更是知农爱农人才成长的第一现场。我们将在重要回信精神的指引下,继续做乡村振兴的实干者、农业强国的建设者,让科技之光照亮每一片希望的田野。
人才培养:科技兴农的持久动力
永泰油茶科技小院自2024年获批以来,累计培养博士研究生8名,带动10名研究生驻点实践,发表论文4篇。组织9场技能培训、10次科普活动,服务超600人次,推动油茶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成为产业绿色化、品牌化发展的“桥头堡”。
院长说:作为科技小院的一员,我深切体会到:科研必须扎根泥土,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服务“三农”需要真挚情怀,将青春融入乡村振兴的征程;人才培养重在知行合一,让课堂走进田间、让成长融入实践。我们定将不负嘱托,以实干诠释初心,以担当践行使命。
南靖巴戟天科技小院专注全链条技术服务,研发“浅根槽轻简栽培技术”,牵头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累计培训种植户超70人次,推动道地药材高质量发展。
院长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我们更加笃定“科技为民、服务产业”的初心,更清晰“全链条赋能、促成果转化”的方向,也更自觉扛起“培育人才、传承精神”的使命。我们将始终扎根基层,以科技之力服务巴戟天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柘荣太子参科技小院坚持“技术下田、服务到户”,通过示范田推动种植技术优化,提升产量并减少污染;针对农户需求研发简易保鲜技术,帮助降低草莓损耗20%,持续推动农业技术精准落地。
院长说: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如明灯照亮前路,让我们深感振奋,更坚定了我们扎根乡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信念。我们将继续倾听农户心声,推动技术落地,以科技力量服务农业、服务乡村,在振兴一线书写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