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19日、25-26日,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组织2024级MPA学员分两批赴连江县丹阳镇开展集中性社会实践,先后参访福州现代物流城及相关企业,丹阳镇新洋村、虎山村,以及坂顶村杜棠三落厝古民居,参加“上下店实务讲堂”,围绕发展新动能和新路径展开研讨,并在古厝团建中获得新体验。

第一批实践队
第二批实践队
福州现代物流城是福州加快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载体,目前已动建33个项目,总投资280亿元。实践队师生实地调研物流城指挥部、新希望鲜生活冷链东南运营中心等。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物流城的总体规划布局、建设进展、配套设施,以及未来发展规划,为实践队师生展现了物流城突出的区位优势,清晰的战略定位和日益完善的基础配套,以及效应明显的产业集聚。新希望鲜生活冷链东南运营中心负责人则为实践队师生呈现了现代冷链物流系统赋能食品安全的先进模式。


二、走进新洋村:解码乡村“法治密码”
近年来,丹阳镇新洋村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将民主法治建设作为“稳定器”和“助推器”,积极探索“党建+法治+治理”新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并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称号,实现从传统农业村到法治乡村的美丽蜕变。实践队师生以实地走访、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新洋村集体经济、人居环境和乡村文旅发展等方面的经验模式,并围绕“三资”监管、产业振兴、土地管理等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与村主干展开讨论。实践队师生还探访了村中研学基地和贝里蟹谷,探寻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与此地的渊源,感悟古人的智慧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参观双拥馆:感悟军民共建鱼水情深
作为省级双拥共建先进单位,丹阳镇虎山村有着光荣的拥军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曾两度来到虎山村视察调研军民共建工作,还参与了军民建设拦溪坝水毁工程工地劳动,与当地干部军民结下了深厚情谊。在虎山村,实践队师生参观了连江县双拥共建展示馆。展馆内,一件件见证军民团结一心的珍贵展品、一个个饱含鱼水深情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现了连江人民和子弟兵的鱼水情深,深深触动了实践队师生。


四、探秘三落厝:体验古厝活化与文化新生
此次实践活动期间,师生食宿于丹阳镇坂顶村的杜棠三落厝古民居,并踞此开启了一段古厝探秘的旅程。三落厝,被誉为福州的“小宏村”,是连江最大的古民居,始建于唐代。连江第一位进士张莹曾居住于此,后毁于火灾,现存主体规模为明代嘉靖年间郑氏族人重建,迄今400余年。近年,厦门朗乡投资有限公司斥资对三落厝进行精心修复改造,保留了古厝的外壳原貌,但内部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现代人喜爱的配置风格呈现出来。实践队师生也由此真切地体验到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活化修复的新旧交融与完美结合,并充分感悟古老村庄的另类振兴路径。


五、实务讲堂开讲:共话文旅融合治理之路
数百年风雨洗礼过的古厝何以重生?多元主体参与的传统村落共治路径如何形成?……关于古厝,在栖身三落厝的2天1夜里,实践队师生有很多疑问与思考。由此,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特邀请三落厝修复改造的主要操盘手、厦门朗乡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毅文先生做客“上下店实务讲堂”。张毅文副总经理结合三落厝及其他同类项目的实操经验,先后做了两场《文旅融合治理探索与实践》的精彩报告,为MPA同学提供了不同于课堂的思考维度,引发了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项目可持续性等问题的热烈讨论。


六、草坪团建联谊:凝聚团队情谊与思考沉淀
入宿三落厝当晚,实践队师生的草坪团建晚宴在古厝的青砖黛瓦映衬下拉开序幕。晚风拂过草坪,长桌旁摆满当地特色美食,师生们褪去行程疲惫,围坐畅谈。各班班委精心设计了贴合 MPA 专业场景的互动游戏,欢声笑语中打破了日常课堂的距离感,轻松活跃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位成员,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愈发坦诚深入。活动落幕时,夜色已深,古厝褪去了白日的热闹,回归静谧安宁。大家徜徉古厝幽静的廊道,听着虫鸣与远处溪流声,古厝的斑驳墙体与星空相映成趣,这份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不仅舒缓了身心,更让师生们在独处与相伴中沉淀思绪、拉近心灵距离。独特的古厝夜宿体验,为 MPA 实践队的团建增添了别样温情,也为后续的实践工作筑牢了团队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