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氤氲,思绪飞扬,11月12日,福建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涂秀虹应邀做客我校嘉言讲坛,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红楼梦〉:追忆似水流年》的讲座,吸引我校教师、来华留学生、研究生、本科生等140余名师生参与。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不朽丰碑,《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催生了专门的“红学”研究。讲座伊始,涂秀虹教授援引王国维“宇宙之大著述”与白先勇“中华文艺复兴标杆”的评价,以宏阔视野,将听众带入这部经典的精神疆域。
涂秀虹教授以“红楼一梦”为引,追溯曹雪芹家世渊源,以曹家六十载兴衰史为《红楼梦》埋下深厚自传伏笔。她详解脂本与程高本的核心差异,点明作者“将真事隐去,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的创作巧思。解读核心形象贾宝玉时,涂秀虹教授剖析其“六不”特质与“情不情”的精神内核,以原文中的语句为例,指出此形象既抒发作者个人情志,更折射出作者以爱与美为核心的人生与社会理想。

讲座尾声,涂秀虹教授聚焦《红楼梦》的作品底色。她指出,小说将大观园的浪漫嵌入日常,借贾府命运勾连社会图景,让“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而宝玉作为唯一“呼吸而领会之者”,其视角中蕴含的对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追问,正是曹雪芹中年追忆少年岁月的深沉叹惋。

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涂秀虹教授以细腻的文本细读、深厚的学术积淀,将《红楼梦》的时间叙事与生命哲思娓娓道来。从叙事艺术到人物塑造,从家族兴衰到人性追问,层层深入的解读让在场师生得以触摸经典的温度与深度,为师生搭建起人文交流的桥梁。此次讲座不仅使师生深刻领略《红楼梦》的文学魅力与人性光辉,深化了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更有效涵养了人文情怀,彰显了经典教育穿越时空的深远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