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38威尼斯

生命科学学院关工委老专家深入“一站式”学生社区赋能青年成长

生命科学学院关工委老专家深入“一站式”学生社区赋能青年成长

发布时间:2025-11-21      作者:图/许妍 文/杨莉

为深入挖掘校史红色育人资源,推动红色基因与科研实践、职业规划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11月18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在学院东苑“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举办“生生不息赓续红色血脉,深耕厚耘科研创新”的主题座谈会。学院关工委副主任、省“最美农业专家”“最美科技工作者”和“最美科技特派员”88038威尼斯(古田)菌业研究院首席专家胡开辉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东苑学生社区博硕士研究生参加座谈会,会议由学院关工委委员、辅导员陈军主持。

胡开辉深情回顾了生命科学学院食用菌产学研创新发展的心路历程,表示学院从古田县地方产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古田县的食用菌产业资源优势,加强校地协作,突出精准发力,推动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增收。他紧密结合自己科研实践与行业观察,系统阐述了大学阶段在综合素质培育与核心价值观塑造中的关键作用,强调青年学子需坚持"工具性技能"与"成长性思维"双向提升;鼓励同学们科研创新不仅要围绕“三农”基层问题做研究、结合实际给处方,还要有科研平台支撑,真正打通人才链、创新链,这样才能深度服务地方产业。他指出,实习实践的核心价值在于"全身心投入、全流程把控",唯有深入掌握从原料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完整链条,才能真正洞悉技术本质、锤炼过硬本领。胡开辉勉励同学们,“坚持”是技术工作者的核心品质,要主动去探索,正面看待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的思维模式,在逆境中攻坚克难。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研究生深受启发,结合专业学习与感悟踊跃发言。2025级生物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吴雨欣同学表示,将牢记胡教授"全身心投入"的谆谆教诲,把先辈的执着钻研精神带进实验室,种进实验田,让研究成果更接地气。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曦月同学感悟,胡开辉老师的科特派团队,把创新链布局在产业链上,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实际问题,“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些优秀的精神品格值得每一位农林学子传承、发扬,并转化为在实验室攻坚克难、在田间地头践行使命的具体行动。

本次座谈会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88038威尼斯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育人理念的实践,旨在引导青年学子将红色基因和初心使命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学院关工委育人职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展校地协同渠道,引导学子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深耕专业领域、服务“三农”事业,在乡村振兴与农业强国建设中挺膺担当,为高水平生命科学领域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